霜降时节,“五防”与“五暖”你做到了吗?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晚秋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十分漂亮。人与植物虽然同属生物,但人与植物体内流动的液体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血见寒易凝。在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那么,霜降时节该如何养生保健呢?听听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专家是咋说滴。
霜降做到这“五防”
1、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一是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秋天已经非常干燥,身体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对辛辣物的摄入要减少。二是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自制的银耳莲子粥、薏米百合粥等也可以经常喝。
2、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懒床的习惯。其实长时间睡眠容易导致体内细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时还容易头晕恶心。因此这个时节需要适当控制睡眠时间,再懒也不要超过10个小时哟。想要防“秋乏”,强调“足眠”,但不要“多眠”,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和收敛神气,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3、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伏忧思。情志调养总的原则就是使神气收敛,思维平静,以适应秋天的肃杀特性。可以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来调节心情。同时多到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登高野游、做养生功法等。
4、防感冒
换季天气变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发,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避免着凉。认真洗手是预防感冒最直接的方法。在家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已患感冒的人应静养家中,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公众场合,如接触过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电脑键盘等后,应及时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抹鼻子。
5、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适度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霜降防寒保暖的五个重点部位
1、暖脚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所以,要注意脚部保暖。每晚热水泡脚时,水要没过脚腕,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造成烫伤。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刺激或锻炼脚部,就能通过经络给全身器官以积极有益的影响。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就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筋脉。
2、暖膝
膝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受凉以后,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因此,年轻人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适度运动,防止局部受寒。
3、暖腹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肠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露脐服装不要再穿了,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否则受凉轻则腹泻腹痛,重则引起肠炎。
4、暖肩
肩膀是容易被忽视的受凉部位。秋冬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但是只要露着肩膀,就会觉得很冷,如果不理会它的话,第二天起来肩膀立马就会变得又疼又酸,这其实就是肩膀受凉受寒引起的。霜降时节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不要穿露肩衣服。
5、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换季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要是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引起的。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所以,霜降时节,一条温暖的围巾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人人适用。
霜降时节推荐养生食谱
银耳白果粥
【原料】糯米150克,银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10克。
【做法】将银耳洗净,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热水烫过切成两半,上述材料文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具有养阴润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适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红枣花生山药粥
【原料】红枣10枚,花生50克,山药1根,大米1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先把山药、花生、红枣煮开,然后把大米放进去,文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红枣具有补气血、健睥胃的作用;花生连红衣一起食用不仅健脾和胃、滋养调气,还可以补血;山药补脾养胃、补中益气。本粥养脾补血,滋养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