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度三伏天?这些中医养生妙招请收好
三伏天就要来啦
感觉自己就像被放进了蒸笼
出门5分钟
出汗2小时
最近长春的天气
简直热到离谱
这波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直呼“遭不住”,更暗藏健康风险。别慌!长春市中医院东部脑病科专家结合长春气候特点,给大家讲透三伏天养生的“黄金法则”,助您安稳度夏!
起居有常,顺应阴阳
中医讲究“顺应天时”,三伏天昼长夜短,晚上可以适当晚睡,但不要超过23点。早上5-6点跟着太阳一起起床,让阳气跟着自然节奏升发。
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凉爽,建议睡前半小时关空调,开窗通风。如果怕热,可以用空调扇搭配薄被,既凉快又不伤阳气。中午11点-13点是“心经当令”,这时候小睡20-30分钟,能快速恢复精力,让下午干活更有劲儿。
特别提醒
不要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猛吹,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风寒之邪入侵人体,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病症。
饮食清淡,健脾祛湿
三伏天里,人体出汗较多,不仅损耗津液,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三伏天脾胃最弱,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
推荐三种养生汤
绿豆百合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煮的时候加几颗百合,清热又解暑;
冬瓜海带汤:冬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利水消肿,适合煲汤食用;
红豆薏米粥:薏米被誉为“祛湿之王”,与红豆搭配煮粥,祛湿效果更佳。
特别提醒
冰啤酒、冰奶茶、冰西瓜,能不吃就不吃!现在冷饮店虽多,但“寒伤脾”,一口冰下去,脾胃阳气被“冻住”,轻则拉肚子,重则秋天容易咳嗽、关节冷。实在馋了,咬一小口常温西瓜,或者喝杯温水泡的酸梅汤(自制不加糖更健康)。
适度运动,以“慢”为宜
虽然三伏天气候炎热,但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依然不可或缺。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避免在中午烈日下锻炼。
时间选早晚: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避开“日光毒”时段;
强度要“慢”: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游泳都是首选,微微出汗即可,别累到喘不上气;
补水要及时:运动时每15分钟喝两口温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推荐“淡盐水+绿豆汤”组合,不仅能补电解质,还能防中暑。
特别提醒
运动后别图凉快冲冷水澡!刚运动完,毛孔处于打开状态,冷水一激,寒湿全“钻”进身体里。正确做法是先用干毛巾擦干汗,等体温降下来再洗温水澡。
“冬病夏治”,正是调理黄金期
三伏天的高温,正是“以热驱寒”的好时候。中医“冬病夏治”就是利用这时候的阳气,通过穴位贴敷、艾灸等方法,驱散体内寒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常见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痛、关节炎等。如果您有相关疾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情志调摄,心态平和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闷在屋里吹空调、堵车时看导航、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些场景是不是特别容易让人“炸毛”?而中医认为,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失调。
因此,在三伏天要特别注重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读书、绘画等方式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爱好,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也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释放不良情绪。
尝试练习冥想或深呼吸,每天抽出10-15分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排除杂念,有助于调节身心,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三伏天养生需要我们从起居、饮食、运动、治疗和情志等多个方面综合调理,顺应天时、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在炎热的夏季保持身体健康,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