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防秋燥润脾肺!养生要注意这5点~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8月22日,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之后,新秋之时,北雁南飞,蝉鸣渐渐消散,树叶渐黄,但绿色尚未褪去,浓云渐淡,蓝天却越发纯净,养生达人如何在处暑时节保健养生?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这样说↓↓↓
防“秋乏”入睡宜早
处暑过后,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随之出现。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要早睡早起,可以增加睡眠1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这样会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防“秋燥”饮食宜润
处暑时节,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对肺阴造成损伤,出现鼻干、咽干、干咳等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病史的患者还可能在此时复发和加重。秋燥伤身,养生重点在于润肺。饮食上,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蜂蜜、芝麻、核桃、甘蔗、梨、糯米、银耳、牛奶等;粥品也是养肺首选,例如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鲜辣椒、茄子、马铃薯等,可有效缓解人体疲倦。尽量少吃或不吃燥热、油炸、肥腻的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春捂秋冻”适时添衣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秋冻”还要因人而异,体质偏弱的老人和孩子,由于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早晚比较凉时,应及时增减衣服,以保护阳气。
“收养结合”适量运动
处暑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津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阴津耗损。中老年人或者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秋季不宜过早进行晨练。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或者傍晚,如果是上午锻炼,也尽量迟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静心养性”避免悲伤
处暑时节宜“静心养性”。秋日渐凉,大自然逐渐出现肃杀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安神定志。
处暑养生药膳推荐
双银百合汤
【材料】银耳100克,银杏15粒,百合30克,红枣20枚,蜂蜜适量。
【做法】上述材料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粘稠,服用前加入少许蜂蜜调味。
【功效】养阴润肺。
莲子百合粥
【材料】大米150克,百合干25克,莲子25克,枸杞15克,冰糖30克。
【做法】百合干用刀背碾成粉状,莲子用热水泡软,枸杞用热水稍泡,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枸杞,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清心安神。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以上健康建议请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为,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