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 | 这有一份养生指南,请注意查收!
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际,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昼夜温差较大,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另外,清明是多种慢性病易复发的时节,素有旧疾的人应注重防护。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这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那么清明节气如何保健养生呢?跟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专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清明养生小常识
衣:清明时节,开始除去冬装,轻装外出。俗话说“二、四、八月乱穿衣”,清明时节也是这样,人们往往容易衣着单薄,遇上阴雨绵绵的天气,就应及时添衣,防止受寒、淋雨而感冒。
食:清明时节,又是万物复苏、生机旺盛的时节,一些蔬菜正逢收获上市之时,结合清明多雨湿,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饮食宜温,可多选食这时盛产偏温的韭菜、薤头之类蔬菜,芳香鲜嫩,温胃祛湿,有益健康。另外,不宜过早贪吃冷饮,气温偏低,对身体不利。
住:清明时节,住所要保持干燥。南风一吹,往往易于回潮,墙地湿漉,空气湿度也大,遇上阴雨天气,就更易使人困乏无力,心胸郁闷。因此,要视天气情况适度开窗,若遇回潮,则不宜开窗,有条件时(如空调等)还应提升室内温度,保持干燥,防止潮湿而致病。
行:清明时节,又是传统祭祖扫墓和春游的好时节,外出要随带雨具,防止淋雨,受到寒湿而致病。晴天外出和运动又易于出汗,要穿吸汗防风的衣服,防止感冒。
清明节气,谨记“五个不”
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不冻: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香椿、春笋、菠菜、大枣、韭菜、蒜苗等。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清明节气,药膳推荐
菊花枸杞粥
【材料】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20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食时可调入红糖。
【功效】有益肾养肝明目的功效。
土豆山药粥
【材料】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桂花酱适量。
【做法】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花酱、白糖即可。
【功效】有健脾益肾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