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秋季养生,顺应时节养“收”为要
立秋已至,秋意渐浓,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代谢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期。长春市中医院东部心病老年病科提醒大家,秋季养生要以养“收”为原则,滋阴敛阳。
精神调养
内心宁静,舒畅情绪
秋内应于肺,悲忧易伤肺。立秋后,要保持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避免悲忧伤感。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还可通过散步、登山等运动排解低落情绪,以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春捂秋冻
秋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使肺气舒展。初秋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着衣不宜过多,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增强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预防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
滋阴润肺,少辛增酸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西红柿、枇杷等酸味果蔬。秋季燥气伤津液,饮食应滋阴润肺,可多食莲藕、百合、银耳等润燥养阴之品。
运动调养
轻松平缓,适时有度
秋季人体精气收敛内养,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损耗阳气。可选择慢跑、太极等轻松平缓的运动,适时有度、循序渐进。运动后,不宜喝冷水或冰水,应休息片刻后喝温热水,以防脾胃受损。
节气食疗方
养好脾胃,为进补打基础
立秋之后,别急着贴秋膘,养好脾胃再进补,方能事半功倍。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秋季的养生食谱:
猪脊骨炖藕
材料:猪脊骨500克,藕500克,精盐、葱段、生姜片、黄酒、味精各适量。
做法:猪脊骨洗净、剁碎,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后捞出;去掉藕节和表皮,洗净后切片;猪脊骨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加入精盐、黄酒、葱段、生姜片,小火炖煮至肉离骨;捞出骨头,拆掉肉,捅出脊髓;把脊髓、藕片放入汤中炖熟,拣去葱、生姜,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南瓜蒸百合
材料:南瓜200克,鲜百合50克,冰糖10克。
做法:南瓜去皮后切成薄片,摆在碗内;在南瓜缝隙内放入几块冰糖;百合掰成瓣,清洗干净后泡在水里备用;蒸锅内烧开水,把南瓜先蒸10分钟,然后在中间摆入百合;盖上锅盖再蒸10分钟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小米南瓜粥
材料:南瓜200克,小米100克,枸杞10颗,香油少许。
做法:用砂锅放适量水开始加热;小米洗净备用,南瓜去皮去瓤切大块备用;水烧开后加入小米,再开锅后滴入五六滴香油,加入几粒枸杞子,开锅后撇去浮沫;小米熬五六分钟再放入南瓜,小火慢熬大约15-20分钟,熬至黏稠。
功效:安神,和胃,补虚。
桂圆红枣莲子粥
材料:桂圆干10克,红枣20克,莲子3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以上材料洗净,红枣去核,莲子去芯浸泡1小时;将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至粥成,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心安神,适合夏秋之交脾胃受损,或素体血虚、失眠多梦之人。
雪梨银耳糖水
材料:雪梨1个,银耳3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洗净去芯浸泡1小时,银耳洗净、泡软撕成小片,雪梨洗净后削皮去心,切成小块备用;将以上材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开火炖1 小时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宁神,适合阴虚肺燥、心烦多梦之人。
甘麦大枣茶
材料:甘草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甘草、浮小麦研成粗末,红枣去核,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左右,代茶饮(大枣可嚼食);也可将三味食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300毫升,一日内分2-3次服完。
功效:养阴除烦,宁心安神。
总之,秋季养生,需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入手,顺应时节变化,才能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