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苦夏始,避暑养心,养生要点看过来→
荷风送清香,竹露滴清响。7月6日,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此时,炎炎盛夏正式拉开帷幕。小暑过后,一日热三分,“烧烤+桑拿”模式即将开启,养生达人如何在小暑时节保健养生?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这样说↓↓↓
养生要点:宜避暑、宜避湿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易感受暑热、暑湿之邪,由于出汗多,耗气伤津,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状。所以,暑天要避开太阳直射、避免高温活动,可以适当开空调,26℃~27℃为宜;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数、参加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暑湿、暑热。另外,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解暑、健脾的食物,比如用荷叶、莲子、薏苡仁等煲汤或粥,祛湿解暑。还可以适量吃些瓜果,瓜果类含水量高,夏天易出汗,不仅能补充人体消耗掉的水分,还可以补充维生素。此外,每天可以饮用一些绿茶、乌龙茶或者普洱茶,可以达到醒神、清肠的功效。
小暑情志:宜养心、戒骄躁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觉得心情焦躁、缺乏精神、心烦不得眠、燥热、手心热等,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此时要注重静心、养心。保持情绪的舒缓平稳,并且以静坐、补充睡眠等方式来调节,心脏机能养护尤为重要,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缓气血 。
饮食:宜清淡、莫贪凉节
小暑时节,气候闷热,脾胃功能减弱,人们多喜欢吃生冷食物以降温,但冰冷的食物直接进入胃肠道后,不仅损伤消化道黏膜,而且影响胃肠道蠕动,甚至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腹泻。因此,小暑时节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贪冰冷、不食过热,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可适当进食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化湿、疏肝和胃等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苦瓜、莲子、冬瓜、南瓜、木瓜、银耳、薏仁、山药、茯苓、番茄等。
起居:宜迟睡、宜午睡
小暑时节,白昼时间比较长,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但迟睡也不要晚于夜间11:00,早起也要等到天亮再起床。天气炎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可能会出现精力不够、头晕等问题。适当的午睡,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补充体力,减少疲惫感,还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运动:宜缓动、要防晒
在气候炎热的小暑,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并尽量减少外出,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或练习一些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及时补充水分,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此时天气紫外线很强,要做好物理防晒,同时结合化学防晒,比如遮阳伞、防晒衣、防晒霜等。也可以带上太阳镜,防止阳光太强刺伤眼睛。
冬病夏治最当时
“冬病”一般指冬天里易发作的疾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属虚寒性疾病。夏天暑热骄阳,心火正盛,若在夏天缓解期进行正确治疗,将体内积聚的寒气驱出,能有效减少甚至防止冬季复发。在中医指导下通过服药、食疗、贴敷膏药等中医特色疗法,内外兼顾,祛除寒湿阴邪,增强人体阳气,改善体内的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
小暑节气养生药膳
炒绿豆芽
【原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沥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原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出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搅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以上健康建议请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为,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