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攻略超实用,让你健康不止一“夏”!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6月21日,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万物此时繁盛至极,蝉鸣鸟啼,水草丰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养生达人如何在夏至时节保健养生?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这样说↓↓↓
饮食:多吃苦,少吃冰
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耐,阳气外浮,内里虚馁,人们最喜贪凉饮冷,寒凉侵扰最易伤及脾胃,进而引发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症。所以,饮食要切忌过于寒凉,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或绿豆汤、乌梅汤,或西瓜汁、西红柿汁、梨汁、鲜藕汁、冬瓜汁、丝瓜汁等,以利消解暑气。
夏至气温高,出汗多,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容易出现口渴、乏力、疲劳等症状,可适当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
起居:睡午觉,莫贪凉
夏季昼长夜短,宜晚睡早起,保证每晚有7~8小时的睡眠即可,在中午11点到13点宜睡子午觉。小睡一会,使大脑得到休息,气血回流,能够更好地消除疲劳症状,保证好下午的精气神儿,同时也有助于养护阳气。
夏季除了饮食切莫贪凉外,也包括避免环境的寒凉,比如有空调的房间,夜晚露宿等,容易引发“热伤风”,往往伴有恶寒、发热、流涕鼻塞、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小便发黄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关节酸痛、颈肩麻木等不适症状。
情志:重养心,不发怒
夏季气候炎热,容易使人烦躁,因此要让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做到心平气和,心胸宽阔,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所谓“心静自然凉”,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养心。
运动:运动缓,防过汗
夏至运动宜舒缓,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快时,在空气较为清新的地方,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避免运动过激,容易大汗淋漓,汗泄太过,则耗伤阴液,亦损阳气,还可能出现中暑。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后,也要注意为身体及时补水,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要点:防中暑,避寒湿
夏至时节,气温高,防止中暑至关重要,中午前后尽量避免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也可随身备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另外,还要注意避寒湿,包括远离潮湿环境以及空调设备除湿,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睡觉一定要盖肚子,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避免直吹。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等。
养生茶汤推荐
冬瓜薏米羹
【材料】薏米100克,冬瓜500克。
【做法】将冬瓜洗净切块,绞取汁液。薏米浸泡3小时,入锅加水适量,煮成粥,出锅前将冬瓜汁放入薏米粥内,置武火烧沸即成。
【功效】清暑热、止烦渴、除湿浊、消肿胀。
姜茶乌梅饮
【材料】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乌梅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再加红糖少量,晾温后一次喝下,每日3次。
【功效】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用于夏季各种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的腹泻、痢疾等。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以上健康建议请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为,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