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高寒露至,中医建议您这样防“燥”!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10月8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深秋已至,我们也迎来了一年里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作为秋季“变天”节奏最快的时节,养生达人如何在“寒露”保健养生,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这样说↓↓↓
起居调摄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寒凉,应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中医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因此,防寒护足很重要。大家应养成睡前热水泡脚的好习惯,不但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驱散寒气,而且还能缓解疲劳,有助于睡眠。
畅达情志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触景生情,不免勾起人们心底忧郁的心绪,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凄凉垂暮之感更胜。此时情绪调养十分重要,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宁平静的心绪,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机体的影响。
饮食调养
肺与秋季相应,肺喜润恶燥。秋燥当令,燥邪侵袭人体时,极易耗伤津液,而见一派肺燥津亏之象。此时应加强“防肺燥,护阴津”意识,建议多食滋阴润燥、养阴润肺之品,如蜂蜜、芝麻、糯米、百合、番茄、梨、香蕉等;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之物,如辣椒、花椒、桂皮、酒等。
运动保健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最忌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
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
秋季与肺相应,寒露节气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肺为娇脏,寒气最易伤肺,导致肺失宣发,引起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而对于素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尤应注意,平时可按揉双侧列缺穴,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多食养阴润肺之品,以养肺脏。
消化系统疾病
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胃肠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如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等。因此,有这类病史的人,应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主张暴饮暴食。一般可少食多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避免辛辣、肥甘、烈性白酒等的刺激。秋燥也会让人出现排便困难,对于老年人最为明显,长时间便秘会导致腹胀、腹痛、面生暗斑等,所以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建议饮用温开水,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加强运动。
养生食谱
百合大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苡仁炖猪蹄
原料:苡仁200克,猪蹄两对,料酒、姜、葱、盐等适量。
做法:将猪蹄洗净开边,与苡仁同放入锅内,加入水、料酒、姜、盐等,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两个小时左右,猪蹄烂熟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祛湿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