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政”能量,汇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春风焕新意,美好向欣生。3月,和煦春日,本是赏候鸟回归、期杏花满枝之际,然而一场“倒春寒”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打破了春城百姓如常的生活。危急关头,长春市中医院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先后派出18支医疗队共计1116人参加抗疫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中医智慧和力量。
统筹谋划,做中医战疫的“指挥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长春市中医院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实干、苦干、真干。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部署会,结合本院实际,科学布防,层层落实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应急预案,组建疫情防控组织机构(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感染防控组、培训组、药品采购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对外宣传组)。
七位班子成员闻令而动、谋划在先,快速应战、冲锋在前,靠前指挥、率先垂范。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按照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举旗定向、勇担重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敢于当先,做中医战疫的“领头雁”
面临严峻疫情,长春正式封城。紧跟上级要求,紧盯疫情变化,紧抓疫情防控,紧急做好支援……党委书记、院长孙良金身先士卒,支起行军床,住进医院办公室,与一线人员共奋战。作为这场中医战疫的“掌舵人”,他倾尽全力,时时传达贯彻各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疫情形势,统筹安排、全面部署、精准调度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全院职工最坚定最有力的支持。
在他的带领下,其他班子成员也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 “合拍”,与全院职工同甘共苦、同心抗疫:第一时间组建200人核酸采样团队,星夜驰援九台区、朝阳区采样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派中医专家进驻公主岭方舱医院、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九台区中医院、通源方舱医院、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金域检验、中韩隔离点、美豪隔离点等地开展中医药诊疗救治工作;派专人接管指挥部医疗物资专班,负责起全市医疗物资调配重任;先后接管国金方舱医院,卡伦方舱医院1、2号舱,工体方舱医院,检察官学院隔离点;启用长春市中医院总部、东部两个“黄码医院”,满足封控、管控区民众诊疗需求;确保“绿码医院”长春市中医院平阳部疫情期间坚持正常诊疗……
勠力同心,做中医战疫的“战斗员”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对于每一位班子成员来说,越是危难时刻,越是重任在肩,他们必须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全力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形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作为医院党委副书记,周艳积极配合院党委书记、院长做好抗击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党旗飘在一线、堡垒建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为行动,为切实发扬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院先后派出18批医疗队,建立了7个临时党支部,设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先锋队,有3名同志在疫情一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78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主管抗疫宣传工作,树先进典型,弘扬抗疫正能量,先后挖掘战疫故事127篇,被“长春e健康”采纳43篇,被人民网、新华网、吉林日报、腾讯新闻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转载1288次。她总能以老大姐的身份在疫情期间对生病和家里有困难的职工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进行连线,送去组织的关心和亲人般的问候,保证职工能安心地在一线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战疫打响,副院长杨启光1小时内转换“战场”,由医院进入卡伦方舱,并带领来自6家医院临时组成的158人队伍,接管卡伦方舱医院1、2号舱。他相信,只要指挥有方向、团队协作力强,没有干不了、干不成的事。每天睡眠不足2小时,两天内完成方舱医院启用筹备工作,备齐了所需医疗器械设备、办公用品、药品、生活物资及信息化软硬件和保障服务的配置;解决了人员、物资、技术等关键问题;制定了团队的目标,明确了战斗的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做到了“一条心、一家人、一目标、一股绳、一件事”。
立足岗位、不等不靠、主动担当,疫情3年,副院长石贵军奋战了3年。作为吉林国金方舱医院总指挥,他带领团队12小时完成网络畅通,20小时完成方舱医院接管。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他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患者的治疗上,石贵军边摸索边干,他最大程度发挥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确定了“疏风散火祛湿”的治疗原则,全面应用我院自制的“麻桂祛疫汤”作为治疗用药,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石贵军则在吉林国金方舱医院休舱后转战长春市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坚持战疫到最后。
自3月疫情发生以来,长春市中医院平阳部作为“绿码医院”,诊疗工作一刻未停,负责行政和后勤保障的副院长钱锐也一刻未曾离岗。他把办公室变成了阵地,夜以继日驻守医院,与职工同吃同住;在做好全院职工、患者、随员766人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他成立了一支由私家车组成的临时运输队,及时送药确保方舱药品供应;面对医护人员抽调前线,制剂室人手不够的难题,他组织机关后勤人员加入生产队伍,加班加点,确保急需的抗疫中药供给到最需要的地方;他致力于做暖医,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出“一站式看病取药”举措,前移就医窗口,诊疗不打折扣,而医院封闭消杀、提级管控期间,为667名患者提供了取药、送患者回家等暖心服务,践行了“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
今年7月,工会主席、东部负责人张保平便到了退休的日子,但面对疫情,他不惧风险、主动请缨,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沉稳睿智、顾全大局。当核酸采样人员为住处而发愁时,他将东部院区变成“战地宿舍”,带领伙食科为队员包饺子、烧热水,为队员补充体力、暖身暖心;当总部成为“黄码医院”后,他将患者接入东部,安排医护积极救治、暖心照护;当接到负责全市医疗物资接收和发放的任务通知,他担起物资保障专班副组长重任,搬运、检查、消毒、清点、入库、及时发放……在近1万平方米的储备库里,张保平与组员每天不间断穿梭其中,20多天通宵达旦,完成了9万余件物资的入库和出库,无一差错。他拼尽全力站好最后一班岗,与疫情斗争到底。
纪检委书记杨宏彦,带领纪检监督组组员严把物资、设备、采购、审批等关口。面对大量的物资采购,杨宏彦绷紧了监督弦,按照“三重一大”的监督管理规定,紧盯责任落实,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纪律保障。杨宏彦还学习院感防控知识,在医院总部被启用为“黄码医院”后,主动承担起院内的院感防控工作,协调、指挥好预防感染科与护理部,按照院感防控要求,逐项落实责任,保证了“黄码医院”顺利开诊,并持续开展常态化院感防控督导检查。她说:“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防止职业暴露,降低感染几率,保障全院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攻坚克难,做中医战疫的“定心丸”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对于长春市中医院领导班子来说,从来不是一句空话。60多个日夜的负重前行,60多个日夜的攻坚克难,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硬核”担当中,中医战疫“成绩斐然”。
核酸采样队先后助力朝阳区、九台区完成核酸采样任务94万人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吉林国金方舱医院、卡伦方舱医院1、2号舱陆续救治2313名患者痊愈出院;从3月1日至今,医院共为抗疫提供扶正代茶饮157.2万袋,扶正固表口服液34200盒,双黄连口服液4360盒;为卡伦方舱医院1、2号舱、吉林国金方舱医院、长春市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和宽城区、南关区、绿园区、汽车厂、灯泡厂等提供我院自制的“麻桂祛疫汤” 77.1万余袋作为治疗用药,三日转阴率达到78%,中医药治疗参与率100%,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省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数字的背后,是院班子与全院职工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院班子的带领下,尽锐出战的“中医人”寐不卸甲、枕戈待旦,把家国情怀熔铸于自信的坚守,无畏无惧、负重前行,把满腔热忱凝聚成坚定的脚步,传承中医药,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中医药,坚持创新不离宗。携手并肩,同心抗疫,守护着一个个家庭,守护着这座城市,以百倍的努力和付出,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抗疫战歌,为抗击疫情贡献着中医智慧和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