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黄码医院”的中医战队!
2022年3月,疫情突袭春城,长春市中医院快速响应,隔离点、方舱医院、“黄码医院”、医疗救治机构......到处能看到中医人抗疫的身影。为保证疫情期间医院正常运营,总部的机关后勤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家吃住在办公室,各自克服了很多困难,坚守在“黄码医院”2月有余,最终迎来了胜利。“黄码医院”5月10正式停诊,进行终末消杀,将于5月17日正式运营。回首,风雨同舟,互帮互助,携手抗疫的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每一个岗位都闪耀光和热。
医务科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感到沉重和焦虑,防控工作任务艰巨,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科长曹亚丽从疫情初期的人员调配,到接到各项支援任务、接管隔离点、方舱医院、启动“黄码医院”......几乎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上报数据、转运患者,解决各种突发状况,她带着干事蒋萌萌、马赫擎不分昼夜地工作。医务科是24小时接听电话,尤其在“黄码医院”前期准备上,一晚调度转运7批90名患者,连搬带抬将31位重症卧床患者安全转运,用最快速度,最暖心的方式,完成了患者的转运工作。
党办
抗疫初期,党办主任王雪姣的爱人作为兴隆山方舱网络设计人员,在建设工地回不了家,父母小区实行封闭不允许进出,科室同志都封闭在小区。为保证科室正常运行,王雪姣主任毅然将5岁的孩子送到亲戚家看护,离家守岗一干就是60多天,直到胜利的最后一刻。疫情期间,她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和居家办公的同志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抗疫一线建立7个临时党支部,保证党组织职能作用在一线充分发挥,并及时将党组织的关怀传递给抗疫一线的同志。按程序3名符合条件的同志在一线临时党支部举行了入党仪式,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78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得到了体现。疫情期间,宣传工作及时跟进,挖掘典型事迹,弘扬抗疫正能量,报道稿件127篇,被市卫健委长春e健康平台采纳43篇,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中医药报、吉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288篇,发挥了榜样引领的重要作用。
院办
疫情期间,院办承担综合协调职能,院办主任赵妍全力以赴、合理部署,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组织举办会议做好上传下达;接待上级领导视察、督导、慰问工作;与多部门沟通做好“黄码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车辆安排;成立餐饮工作小组群,建立盒饭保障群和宾馆接餐联络群,对接餐饮公司,安排好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的一日三餐工作,当好一线防疫和办公人员的坚强后盾。办公室成员李卓怡除了负责及时收发文件、整理材料等办公室日常工作外,主动承担起为在岗工作人员发放一日三餐,早上6点就接餐发放,将热呼呼的饭送到每一个人手中。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主动帮助其他科室上报材料、编辑报表。只要是有人忙不过来,她都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非常乐于助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是“二传手”。
预防感染科
自疫情发生以来,负责人姜影带领科室成员徐伟、王越伟、闫乃新、段明月、魏晓航,坚守职责,积极支援方舱医院和隔离点的感控工作。在科室人员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东部护理部主任李春梅紧急支援。大家第一时间梳理工作流程,从疫情上报、院感管控、物资储备、人员培训、数据上报、环境消杀、健康检测等各个方面落实防控工作。病例分型、转诊接诊、出院订正、核酸结果梳理......疫情期间上报疫情数据的工作量巨大。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们不眠不休,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把四个椅子拼到一起歇一会儿,夜以继日地奋战,只为保障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财务科
疫情防控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资金和物资是开展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总会计师桑玉梅带领科室人员设置相关账目,记录每一笔钱款和物资的拨付、收集、结算等信息,积极参与各项抗疫保障工作。医院实行闭环管理,科室成员康秀丽身体不好、血压升高也坚持工作;魏晓旭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郝树治支援方舱医院;曲巍支援疫情指挥部……科室7名成员克服自身困难,坚持在岗,加班加点,填报表、做结算、进行财务分析,为疫情人员发放补助、工资绩效,全力配合完成各项财务保障工作,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部总务科
疫情之初,科长方岩和干事刘天宝便肩负起了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物资采购难、车难找、人难雇,方岩与上级部门沟通,动用各方面关系,从外地采购物资,指挥调度,有条不紊。刘天宝开着自己的车,往返在长春市中医院、方舱医院和隔离酒店之间,“连轴转”成了他们的常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拿出全部的精力,解决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全力当好疫情防控中的“勤务员”,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贡献着力量!
人事科
全院人员考勤、一线防疫人员方舱出勤统计、补助发放等工作都由人事处承担。科长高世祥身患心梗疾病,仍坚持在岗,同科室居家工作人员紧密配合,为各科室进行数据统计,每一项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对、反复沟通、确认、汇总、公示,保证了全院出勤统计、补助核发、工作量统计的顺利进行。
总部保卫科
保卫科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负责人丰杰加强24小时巡逻防控,组织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克服人员少、工作时间长等困难,当好疫情防控“守门人”,强化重点区域巡逻,维护安全稳定的同时,每日有计划地排查重点科室消防安全问题,及时排除隐患,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环境。
病案室
三个方舱医院加上“黄码医院”,患者入院急、出院快,数据统计和病案归档都必须跟得上。疫情期间,科长蔡建辉带领2名科室成员一直都在紧张忙碌着,在三天内处理2000本病历信息。工作量徒增,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此外,他们还要承担着每天的日报和方舱医院数据上报、病例接收编目、病案质控、大疫情网数据的筛查与对比等工作,科室成员间互相帮助、携手并肩,为抗疫胜利奉献着各自力量。
网络信息中心
时间紧、任务急,在疫情严峻的时刻,为了保证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希望长春市中医院能在48小时内将方舱医院网络建好。在院领导的指导下,长春市中医院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人张惠东立即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吴艳波、李贺和陈程,一方面积极协调政数局、电信等部门,一方面积极准备设备和器材。大家加班加点,连饭都顾不上吃,总用时还不到12小时,提前圆满完成了这项紧急任务。关键时刻,医院网络信息中心从未缺席,保障信息畅通,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维修设备,他们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为抗击疫情搭建信息通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器械科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物资保障是关键。科长张雷与各部门积极沟通,解决疫情防控救治所需物资。收发防疫物资、维修器械,科室成员各司其职、无缝对接、随叫随到,一箱箱的防疫物资有条不紊地输送到各条战线。几十斤的箱子,搬不动就推着走,腰酸背痛也咬牙坚持,科室两名女同志干起活来也和男同志一样,不喊苦、不喊累,全力保障所需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备齐,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成为抗疫战士的战斗“铠甲”,保障了防疫物资稳定供应。
总部伙食科
“黄码医院”接诊期间,医院食堂关闭,工作人员三餐是统一配送,伙食科人员本可以在家休息,但科长王江和成员王红彩主动请缨,坚持来坚守医院。王江协助后勤其他人员在医院值班,完成院里交给的临时任务,一直坚守到最后;王红彩主动承担起分发配餐的任务,每天上下楼来回跑十几趟。抗疫期间,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都非常辛苦,他们愿尽自己所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保科
疫情期间,副科长常伟与朱冠宇驻守医院。医保科采取闭环管理与居家办公相结合方式,提质增效,科室人员7*24办公,提高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效率,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畅通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解决了患者在疫情期间遇到的医保问题。完成了疫情期间医保总额预付基金的申报和结算。协助各方舱医院规范医保患者管理,由吕文波、刘威、宋闫岩三名同志负责与三个方舱医院医疗负责人对接,指导病历书写,规范用药、诊疗。在预防感染科的协助下,医保科完成了方舱医院住院患者信息与疫情网信息的比对,分类统计上报近2700人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相关费用信息。
总部门诊办
医院成为“黄码医院”后,门诊办医生段印会到病案室帮忙,把疗区出院的病历从一楼搬运到四楼,然后做病历底板的穿孔、重新穿线装订等工作,简单的操作,要重复几百上千次。他认真细致,没有一丝马虎……闭环期间,配餐只能送到医院一楼外边,为此他和同事们成立了打饭小队,帮大家把饭取上来,虽然工作量大、繁琐,但能够为大家服务,他感觉很高兴。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行政后勤人员同样值得尊重和赞扬。点点星光,汇聚成星光长河,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不论在哪个战场,恪尽职守、勇担重任始终都是长春市中医院人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