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长春市中医院3位专家对口支援通榆县中医院
转眼,到了多姿多彩的盛夏。7日6时,伴着清晨的一份凉爽,长春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良金,医务科负责人袁鹏等一行人向通榆县中医院出发,护送3位骨干专家对口支援通榆县中医院。
院长亲自护送专家
据了解,应通榆县中医院提出需内科、骨科和妇科专家支援的请求,长春市中医院在对应科室精选三位专家,分别是平阳部心病科郑雯予、骨科王守利、妇科于金平,驻扎到通榆县中医院,进行对口支援。而此次,孙良金院长亲自护送,也足见对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视。
实地调研,了解情况
2016年,通榆县中医院成为长春市中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4年走来,通榆县中医院发展得怎么样了?到达目的地后,孙良金院长先进行实地调研,对通榆县中医院发展建设、面对疫情的困难、科室工作进展情况、重点科室打造、适宜中医特色发展等情况详细了解。通榆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大成介绍,通过对口支援,医院的疾病救治能力、科室业务能力、理念等均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外转率降低。每一个点滴的进步,都令孙良金院长欣慰,都让长春市中医院欣喜。
互相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
此次支援为期6个月。孙良金院长给3位专家很多叮嘱,要相互学习,尊重各科室所长,听从对方医院科室安排;要根据支援科室需要,利用自己所长和掌握的新技术,逐渐在支援科室开展新技术,帮助完善科室,提供重点科室打造的思路和方法。孙良金院长强调,以康复为突破点,包括心脏康复、妇科盆底康复、骨科康复等,开展业务。同时,加强远程会诊系统的应用,包括远程授课、培训、会诊,解决各科室的疑难杂病。
发挥医联体优势,让百姓看好病
医疗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学科发展不平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是制约基层医院发展的瓶颈。此次再次选派专家支援帮扶单位,只是长春市中医院开展中医医联体建设、优质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长春市中医院始终在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康复+互联网+康复管理平台”医联体建设新模式,请进来,走出去,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批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升贫困县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让这种模式,真正惠及医联体成员单位,有效化解了中医医联体松而散、大而虚、连而塞、难而怨的问题。为当地居民提供有效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