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抗疫“老兵”与病毒“较劲”的3年
“今儿星期几?”“周三吧?”
“好像是星期四。”“不是周二吗?”
这是吉林国金方舱医院里陈宇光和同事的对话。
这场和新冠病毒的抗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年,陈宇光带领团队坚守了3年,与疫情争分夺秒,他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
三年,他始终战斗在“疫”线
2020年1月30日,自长春市中医院东部接收第1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起,陈宇光便与疫情“结了缘”。从本土确诊病例恢复期患者到境外确诊病例恢复期患者,作为肺病科的带头人,这3年,过得漫长而艰辛。直到2022年3月中旬,随着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发布,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治疗工作正式宣告结束,陈宇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而,伴随长春疫情的暴发,他即将回到正轨的生活再一次被迫终止。
战“疫”,一个科室奔赴3个战场
疫情就是命令,与病毒“较劲”三年,这一次又怎能当旁观者。陈宇光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科室11人全部参战。1名护士率先出征支援通源方舱医院, 随后陈宇光带着7名医护加入吉林国金方舱医院,另外两名医生进入卡伦方舱医院。“每个人都是老手,他们去前线我是放心的,3年磨炼,已是意志坚强、医术娴熟、百毒不侵。”嘴里说着放心,心里难免惦记,出征前,陈宇光还是嘱咐好大家做好防护,把查阅的各种防护资料分享给队员,并做好大家的心理工作。
开荒,连续奋战10余小时
2022年3月28日,是陈宇光第一次踏进吉林国金方舱医院的日子。毛坯,没有任何设备设施……眼前的一切超乎了他的想象。8点多开始,陈宇光和众多同事一起,开始为方舱医院“开荒”,一直干到晚上5点,这个大型的在建医院终于变成了一个符合院感流程的治疗场所,划分出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并确定不同人员出入的通道,此时的陈宇光一身疲惫。
开舱,他将三项任务抗在肩
方舱医院指挥部会议开始了,陈宇光作为舱外组成员,主动领了三项任务。各种流程方案的制定便是第一项。新地点、新方舱医院,所有的入住、救治、护理、感控、消杀、出舱流程都要定制,既要符合国家的要求,又要结合方舱医院的实际。陈宇光需配合指挥部的各项举措,将这些流程方案加急梳理,他一边学习国家的最新政策,一边摸排方舱医院的实际,开启了“白+黑”的战“疫”模式。
陈宇光的第二项任务,便是参与数据统计。每天入住多少人、出舱多少人、留舱多少人、服药后双阴多少人等,这些数据的及时精准上报,将直接关系上级分配新患者入舱。好在几年抗疫工作中,陈宇光始终摸索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技巧,即使面对大量患者同时入舱的情况,精准、快速的上报也不再是难题。
忙完这些工作,陈宇光会经常到后勤组客串,完成他的第三项工作。随着大批患者入住,各种物资需求越来越多,陈宇光便开着自己的车帮忙运输物资、搬卸物资。他说,累肯定是累,都是体力活,但舱里的男同事,都会主动上手,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没人计较多少。
三个年头,800多天,疫情之下,时光飞逝,流水如常,战疫早已成了陈宇光工作的日常,但他深知,越是日常,越要严防死守,不能有丝毫懈怠。
陈宇光说,疫情早已把更多人紧密连接在一起,大家正在勠力同心,携手向病毒发起总攻,自己更不能掉队。唯愿疫情早日结束,迎来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平静的生活,一切付出也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