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银针情缘 | 长春市中医院以仁心仁术搭建中科友谊之桥
科威特的骄阳炙烤着波斯湾
沙巴医疗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院内
银针的微光
正讲述着一段特殊的跨国友谊
……
▲左一庄小丽,右二吕宏魁
长春市中医院医生吕宏魁正细心地调整着手中的针具,护士庄小丽则在一旁轻声用阿拉伯语安抚着患者。躺在诊床上的曼苏尔·莫哈德律师,身着传统的白袍,微笑着等待治疗——这是他第六次接受中医治疗。
曼苏尔的困扰与希望
作为科威特最高法院资深律师,曼苏尔长期饱受顽固性头痛和视力衰退的困扰。现代医学的诊断显示他的双眼底病变已达三级,每到夜晚时分,这位法庭上的“雄辩家”被疼痛折磨得冷汗涔涔。
“当我在政府公报上看到又一批中国医疗队到来的消息,就像沙漠旅人望见了绿洲。”曼苏尔抚摸着与吕宏魁医生的合影,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头痛与视力双双改善
治疗期间,吕宏魁医生以长春市中医院总部脑病科常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庄小丽护士的细心护理,让曼苏尔在第三次治疗后睡眠明显改善,走路也比之前轻便了许多。
经过中国医疗队的长期治疗,如今他头痛的症状已经消失,不仅自己可以下地行走,视力更是提升了0.3。“中国医生的银针真是太神奇了!”这位威严的大律师由衷赞叹道。
“白衣外交”与“仁心无界”
这张照片是曼苏尔送给吕宏魁医生的礼物,相框上夹着曼苏尔的名片,在名片背面,用阿拉伯文镌刻着“仁心无界”。这份礼物被吕宏魁医生摆放在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办公桌上,成为所有支援科威特队员的精神力量。
“在来科威特之前,曹亚丽副院长就叮嘱我们,援外医疗是‘白衣外交’,我们要用疗效赢得信任,用文化交流心灵。我们带去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数千年的中医文化精髓。”吕宏魁医生深情地抚摸着工作服上的中国国旗。而诊室窗外,又有数十位当地患者满怀期待来体验这份来自东方的生命奇迹。从长春到科威特,六千公里的距离见证了中医文化的璀璨绽放。当曼苏尔在宪法法院提出中医立法提案时,当无数康复患者自发成立“中医文化研究会”时,长春市中医院人用银针编织的友谊纽带正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焕发出新的光芒。
所有这一切,都凝聚着一代代市中医院人深邃智慧,也是对“守正创新 精诚为民”院训的生动诠释,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温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