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贵军 带队护航生命,扛起硬核担当
“昨天送过来的患者血压稳定了吗?腹泻症状缓解了吗?今天肺部CT怎么样?”
长春市中医院副院长石贵军,一边看着最新的患者数据,一边询问值班医生,30多天的早交班会上,他从未缺席。
再担重任,带领团队冲锋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春市中医院再次被指定为全市唯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身为副院长的石贵军也再次肩负起了重任。
每天早上8点,东部恢复期患者救治工作早交班会准时开始,石贵军副院长会经常同孙良金院长详细了解前一天的诊疗情况和患者恢复情况,然后根据实际对患者康复方案进行细化调整,研判和商定的会议一开就是一上午,而13时左右,又要迎接新的恢复期患者入住,忙碌中,错过饭点更是常事。
石贵军带领着100多名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6班倒,从1月25日起收治第一名恢复期患者开始,便一直坚守奋战在一线。
严防院感,难忘无数次的培训和演练
长春市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中医医院,无论是病房布局还是医护人员的防护设备,起初,并不符合传染病法规定标准。
接到任务后,院党委、院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迅速对东部进行了全面改造,设置出“三区两通道”的标准隔离区,根据患者情况,4个楼层设置不同疗区,安装防护门及预检分诊识别装置,停止一切对外门诊。
“当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很严峻,医院感染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都要科学严防。”石贵军说,备足了消杀和防护用品的同时,大家一遍接一遍的防护培训和演练让他记忆犹新。
累了病了,也要坚守岗位不放松
第1例,第2例,第32例……
患者陆续住了进来,石贵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连续作战的他身体有些吃不消,病了,孙良金院长让他休息几天,可是下午,石贵军的身影却又出现在了医院,开会、会诊……一如往常。
石贵军说,今年收治的恢复期患者人群较特殊,超过50岁的占总人数50%,患有基础疾病的占总人数的50%,这让康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功课,不在这,心就不落地,休啥休,大家都在坚持着,在一起有事随时能商量,不耽误事,这点困难不算啥。”石贵军说。
特别感谢,家人永远理解和支持
从2月9日起,石贵军就吃在医院,住在医院。
外面的冰雪是否消融他未知,满城的彩灯流光溢彩他也来不及去欣赏,即便除夕,他也依然坚守在医院,和“战友们”一起围在患者身边,与病魔较量,为生命守岁。
如果说是医者初心让他无畏逆行坚守,那么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则给了他更大的力量。提到家人,石贵军说妻子也从事医疗行业,和自己都坚守着医者初心,都会把治病救人放第一位,在工作上不用说,也非常理解他。只是有时候觉得亏欠了9岁的儿子,因为对他的陪伴实在是太少了,但他相信,儿子长大后一定会以爸爸所坚守的为自豪。
目标明确,提出“八法”治疗方案
“坚持以中医特色不动摇,坚持以中医院为主导不动摇,坚持以往经验与现代经验相结合不动摇。”石贵军说,长春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高玉堂,副主任姜洪波等领导多次来院指导工作,提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救治工作要做到“三个不动摇”原则,这让他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目标。
按照指示,在全面贯彻“三个不动摇”原则的同时,石贵军参照《国家第八版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治疗方案》和《吉林省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治疗方案》,拟定“八法”治疗方案,结合地域、年龄、气候、体质差异第一时间制定《长春市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
两次战“疫”,这位硬核副院长感慨颇多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经历了两次抗疫,石贵军感慨颇多。他说,庆幸我们国家有中医和中药,这对人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而谈到“硬核副院长”,石贵军则连忙说,自己只是做了本该做的,每一位抗疫的中医人都很“了不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长春市中医院人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全面参与、全程救治,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一人退缩,这让他每时每刻都被感动着。
话语间,石贵军的眼眶红了,他转头望向窗外,目光坚定充满希望。他说,春天来了,四季初始万物生长,目之所及皆是美好,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全体中医人紧密团结在院党委和院班子周围,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相信,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眼前。